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一种人和动物都可感染的疾病,属于人畜共患传染病。潜伏期5-21天,多为6-13天,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主要传染源为受感染的人和动物,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和呼吸道飞沫等途径传播。该病主要流行于中非和西非,猴痘首次被发现于1958年,1970年在刚果民主共和国一名疑似天花患者的标本中首次分离到猴痘病毒,为首例确诊的人类猴痘病例。2022年9月,我国报告首例猴痘输入病例。2023年6月以来,我国多个省份先后报告多例猴痘病例,引发新增本土续发疫情和隐匿传播的风险较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相关规定,自2023年9月20日起将猴痘纳入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采取乙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世界卫生组织在2023年5月11日声明猴痘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猴痘概述
出处:办公室 浏览次数: 1次 发布时间:2025-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