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病毒属于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是对人类致病的4种正痘病毒属之一,另外3种是天花病毒、痘苗病毒和牛痘病毒。电镜下猴痘病毒颗粒呈砖形或椭圆形,大小为200nm×250nm,有包膜,病毒颗粒中有结构蛋白和DNA依赖的RNA多聚酶,基因组为双链DNA,长度约197kb。
猴痘病毒分为两个进化分支:(1)分支I,曾称为中非分支或刚果盆地分支;(2)分支II,曾称为西非分支,进一步分为IIa和IIb分支。其中引发2022年全球非地方性流行区猴痘暴发疫情的毒株为IIb分支。IIb分支目前已出现较多亚分支,包括A.1、A.2和B.1等亚分支,2022年9月我国报告首例输入性猴痘病例以来,各地报送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的毒株序列均属于IIb分支。
猴痘病毒耐干燥和低温,在痂皮、土壤和衣物、床上用品等物体表面可生存数月。该病毒对热敏感,加热至56℃30分钟或60℃10分钟即可灭活。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常用消毒剂及紫外线可有效灭活病毒,对过氧化氢、次氯酸钠、戊二醛、邻苯二甲醛等敏感。